2018cpa会计备考经验分享-凯发官网地址下载

凯发官网地址下载

2018cpa会计备考经验分享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11-02 09:51

从哲学的角度看,会计是一种方法论,是人设计出来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一种方法。会计的所有精华都浓缩在六个字中:确认、计量、列报。
 
简而言之,当企业发生一笔交易后,这笔交易会影响哪些科目的账户,是资产和负责还是收入和费用,把每一笔交易归入相关科目之下,这是确认;
 
归入科目之后,每个科目之下要借记还是贷记,借记多少金额、贷记多少金额,借贷双方相等,这是计量;
 
到一定时期,把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产生的确认、计量的变化汇总到财务报表上,这就是列报。
 
说是容易,只有六个字,但是每个企业的交易活动何止成千上万,要明白每一种交易活动的确认、计量、列报是很困难的,于是便有了分类,教材把一般工商业企业平时发生得较多的交易按照科目来划分章节,就是前面十章左右的内容,而把发生较少的交易,同时也是一般会计较少接触到的容易出现错漏报的交易按照交易名称分类,比如后面的债务重组、租赁等。这样方便学习者掌握。
 
到最后,再来一个重磅的合并财务报表,基本上一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由分到总的结构:按科目划分的一般交易—按交易划分的特殊交易—单体列报转为合并列报。
 
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浓缩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浓缩到什么地方呢?财务报告!会计一本书的主要框架除了上面说到的“分—总”结构外,还可以从财务报表角度来看,以2012年教材为例,第12章的标题是财务报告,为什么财务报告这一章放到教材中间而不是后面呢?这是教材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因此下面的分类就不言而喻了:第2到第11章是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内容;第13章到第23章绝大部分都是财务报表附注必须披露的交易,这样划分的话一本教材就有一个框架了。
 
以上两段是两个大框架,这两个框架不是独立的,而是必须结合到一起的。有了这样一个大框架之后,再把一章章的内容往上粘,因为教材章节的排列顺序与标准财务报表的列示顺序是差不多的,都是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强弱来排列。在看教材每一章的时候也能加深对财务报表科目顺序的理解。比如看固定资产一章,就要明白现在看的是资产负责表中非流动资产的内容,在资产负责表中排在流动资产之后。
 
每一章从全局看是尽量往大框架靠,明白它的位置;从细节看就是“确认、计量、列报”,还是以固定资产为例,固定资产取得的时候要入账,平时要计提折旧,要维修保养,年限到了要报废。入账的时候有个“确认、计量、列报”的问题,提折旧、维护的时候有,报废的时候还有,“确认、计量、列报”就像是冤魂,死死地缠着每一个科目,每一笔交易。
 
总而言之,书上的每一章往上走要找它在框架的位置,往下走是找各个环节的会计处理方式。以上是我梳理的一些思路,以下是我的学习过程。
 
以上的思路我觉得还是可以借鉴的,但我的学习方法比较偏激,一般不建议模仿。在这六科中,除了财管,其他五科我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花在看教材上,看完一遍看两遍,平均每科的教材都看了不下五遍,一般第一年的书笔记做的很满,当年没考过,第二年的新书笔记照样能做的很满,常看常新。
 
而且看书是整本地看,从第一章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的过程也有侧重,那就是重视标题和小标题,看完一段话归纳这段话讲了什么,如果是废话直接无视,如果能总结,直接把自己总结的写在边上。书上凡是重点的地方段落都有小标题的,一定会重点看,再与自己归纳的相互印证,基本就理解了。
 
当时考会计的时候就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如果把书上所有的例题拿出来打乱顺序,每一道都会做的话,那么会计这门肯定能过了。09年的时候我敢保证,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就不清楚了,但我觉得应该也相差不远。书中的例题真是黄金宝典,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所以一定要把书上所有例题都单独做过,单独做就是先把例题抄出来,然后从头到尾一步一步做,我觉得很多人就失败在看过几次就觉得自己看得懂肯定会做,但是却不真正地单独做。
 
考会计的时候在上学,空闲时间比较多,基本上有空就学。时间分配大概是看书60%,录音25%,做题15%,我上面的思路都是在不断看书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很多人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我的看书和录音都是分开的,一般不会专门安排听录音的时间,一般是坐车、走路、睡前听,而且录音是在大概看过两遍教材的时候听,一边听一边给他归纳总结,给它找在框架中的位置,给它明确录音正在讲的是确认、计量还是列报。
 
感觉自己学到一定程度我就开始做题了,做题的时候,不管之前看了几遍教材,我都是看一章教材做一章习题,做完习题再看一遍教材。感觉学到一定程度还可以看真题,真题是仅次于书上例题的白银宝典,特别是大题,在自己做过一遍以后仔细对答案,研究它的出题思路以及与书上例题的相似性。
网站地图